这个医生不简单...
张优惕,内二区主任,科室带头人,副主任医师,自1998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至今已20年,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努力跟踪国内外最新医学进展,她熟练地掌握了冠心病、高血压、心瓣膜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和心血管急危重病的抢救。
张优惕主任前后共花了3年时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潜心进修心内科、介入治疗技术等,今年5月,张主任刚刚学成归来。她跟本栏记者介绍说:“县人民医院介入室位于门诊一楼,现正在加紧装修改造之中,预计7月初正式开科,介入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介于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间的临床学科,介入治疗以其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适应症广和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已成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
介入治疗技术包括:
1.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手术;
2.肾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手术;
3.颈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手术;
4.脑动脉造影术;
5.椎动脉造影术+支架植入术;
6.肥厚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
7.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8.安装临时起搏器;
9.安装单腔和双腔永久起搏器。
据悉,这次县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技术,也弥补了揭西县这一方面的技术空白,切切实实为老百姓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诊疗服务,使有这方面需求的急诊患者再也不用舟车劳顿到大城市求医问诊,贻误时机。
张优惕副教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年,她把治疗经验总结成文,前后公开发表医学论文8篇,其中《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发表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7-28)期刊上,《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分析》发表于(《中国实用医药》2014-8-28)期刊上,《脑钠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发表于(《中国医药科学》2012-05-15)期刊上,《华法林抗凝治疗对老年非瓣膜房颤的可行性分析》发表于(《当代医学》2014-5-15)期刊上。
张副教授平时除了着书立说,还经常指导下级医生完成临床诊疗工作,平均每年给低年资医师和进修医师授课约42学时。组织科内低年资医师学习“床旁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医疗技术,并于2010年受聘汕大医学院兼职教师。
张优惕副教授说:“如今的医疗环境,不仅需要医者强烈的责任心和胆识,更需要医者仁心,我一直跟科内的医生反复强调医学的“三个回归”,即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张副教授还跟记者提到,在医院,沟通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心血管病多数很急,要她们会认真沟通、急而不乱。对病患,有效的交流,有时像个玩笑就能很好地建立信任。“仁心”这个东西,它应该流淌在对患者的关爱之中。
内二区还定期对出院的患者组织讲课,传达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科普小知识,内容通俗易懂,并现场解答问题。各种贴心细致的做法,让每一位患者来到内二区,就像回到家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
采访过后,张优惕副教授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医生不简单。她,不一定是你的亲人,却比亲人更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她,也未必是你的朋友,却比朋友更懂得倾听你的病痛或苦恼...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