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医崇德-做老百姓心中的好医生
说起神经外科手术,县人民医院外三区副主任刘颖斌可谓如数家珍,每年经他手做过的各种复杂颅脑手术不胜枚举。四月的一个下午,大雨清洗过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刘主任在外三区接受《专家访谈》栏目记者的专访。那天下午,刚刚做完手术的他靠在办公椅上,神情显得有几分疲倦。
刘颖斌主任的外科生涯始于2001年,他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毕业后在揭西县人民医院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后期致力于神经外科专科,期间曾在省内多家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十佳医生”等,他擅长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各类脑血管疾病的外科诊治及在头痛眩晕等症的诊疗及康复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十多年来,由于其精医崇德,受到老百姓广泛的认可,是他们心中公认的好医生!
【记者】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您每天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这个过程或枯燥或充实,您是怎么看待这份职业的?
【刘主任】
首先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觉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美国有一个神经外科大师曾经说过:"脑科,是一个脑袋与另外一个脑袋的对话。"人的脑袋是非常奇妙的,它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器官,能够对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进行服务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其次我对这份职业很感兴趣,因为脑袋这个人体器官里面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我的兴趣促使我边干边思考边总结,然后碰到问题去想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这里面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且脑科这方面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这个学科发展的步伐。
【记者】
据了解,前段时间你遇到一位“特殊”的病人,能给我们分享你们的故事吗?
【刘主任】
是一位云南籍的中年男患者,高空作业时不慎从5层楼上(10多米)高处坠落于地。患者当即陷入昏迷,由我院120急救车接入急诊科,简单包扎处理,经头、颈、胸、腹CT,全身多处DR检查后收住我科。入科时呈深昏迷,GCS评分4分,头面及全身多处流血,头颅肿胀畸形,多处头皮裂伤,活动性出血,双鼻孔活动性血性脑脊液流出,双侧曈孔散大,左侧直径5.0mm,右侧直径4.5mm,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微弱,节律不规则。左肘关节肿胀畸形,左膝部肿胀皮肤裂伤,肌力检查不合作,肌张力稍弱,生理反射未引出,病理征阴性。经诊断:1.高空坠落伤,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复合伤;2.创伤性脑疝;3.创伤性硬膜下出血;4.左侧额叶及右侧额颞顶叶多发脑挫裂伤并出血;5.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6.全身多处骨折。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予立即抢救生命体征,行气管切开术改善通气,开通静脉通道、止血等对症处理,同时上心电监护,呼吸机协助呼吸,生命体征趋于好转,并急行导尿、更衣、急抽血等术前准备,快速充分术前准备后急行开颅手术。术后病人好转,生命体征逐步趋于稳定,经2个多月对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神志清醒,视力视野正常,GCS评分15分,现已下床活动,生活自理。
【记者】
目前医患矛盾日趋紧张的环境下,当一个好医生也很不容易,你觉得做一个好医生应该怎么做?
【刘主任】
这些年来我们揭西的医患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这跟患者对我们的工作理解分不开,也跟我们每一位医生的业务素养分不开。我个人觉得,好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传递医疗信息,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外科医生在病人进行手术、有创检查、输血、特殊治疗方案的实施等都需要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看似简单,一旦疏忽就可能造成医疗冲突。打个比方,有些治疗过程,有痛苦、有危险(如手术、分娩等),我们医疗人员最多想到的是如何把刀开好,而很少去体会病人的顾虑、担心、害怕。手术、药物之外的治疗做得很少,没有多少医生会去想想如何安慰病人、消除病人的恐惧,研究病人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去做思想工作。我们要在每个诊治环节都去体验病人的感受,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去关爱病人。所以,我觉得要当一位好医生,首先要从医疗服务思维模式中转变出来,不仅要关心病人的病是否治好,更应该关心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医生!
【后记】
岁月悠悠,一晃近20年过去了,刘颖斌也从当年的小青年变成如今的外三副主任,他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登,始终坚持“造福百姓,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正是这样,才让他在“神外”这个领域的造诣日见益深,也得到许多老百姓的广泛认可,成为他们心目中真正的好医生!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