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揭西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陈志宏医生教您正确分辨阿胶与黄明胶
阿胶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名贵药材,具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之功。现代临床研究认为阿胶对失血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效果,并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阿胶能够升高血红蛋白,使皮肤看起来白里透红、明润光泽,所以备受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女性美容养颜中不可缺少的滋补品。
我国对阿胶的使用很早,1973年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经有记载,该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秦汉时期,已经对阿胶的性、味、功效做了较详细记载:“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到了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已经记载有猪苓汤、黄连阿胶汤、黄土汤、炙甘草汤等很多的药方中使用了阿胶,说明阿胶在当时已经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我们现在熟知的阿胶是用驴皮熬制成的,而在唐代以前,阿胶是用牛皮熬制成的,牛皮胶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黄明胶”。约成书于汉代末年的《名医别录》就记载了阿胶“出东平郡,煮牛皮做之。出东阿”,至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指出:“阿胶味甘,平,微温,无毒,主心腹内崩劳极······久服轻身益气。一名传致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而其另一部著作《千金要方》记载:“驴肉 味酸、平,无毒······皮胶亦治大风。”可见唐代以前的医学著作记载的阿胶性、味、功效指的是牛皮胶,其制作使用的原料为牛皮,而驴皮那时并未作为阿胶的原料使用。
驴是在汉武帝时期才从西域引入中原的,驴的适应性、繁殖力较强,逐渐繁衍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家畜。从唐末止宋代,国家动荡,战事频繁,牛皮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战略物资,官府为收集牛皮用于战争,曾颁布严酷法律禁止民间的牛皮私藏、私用。导致熬制阿胶用的牛皮原料缺乏,逐渐被驴皮代替。所以唐代后的医书著作记载的阿胶改为用驴皮熬制,驴皮胶逐渐被视为正品阿胶。而后世牛皮熬制的胶则被称为黄明胶。在后世的医学著作中,阿胶和黄明胶名字上有了区别,性味、功效上略有不同,但仍认为主要作用相似,可以相互代用,如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指出:“黄明胶甘,平。功与阿胶相近,亦可代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健康、保健的追求也越来越多,阿胶作为治疗及保健的佳品备受大家青睐,而驴皮资源有限,加上一些商业炒作原因,导致阿胶的价格越来越高,半斤阿胶动轨要上千块钱以上,超出了很多人的消费能力,而且出现了很多阿胶假品、劣品,曾有人指出:七十万头驴却做出了一百七十万头驴的阿胶,可见市场上充斥了多少假、劣品阿胶。黄明胶具有阿胶的相似作用,而价格比阿胶低的多。所以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黄明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