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筑防线!我院扎实推进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工作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医患健康安全,揭西县人民医院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统筹部署防治工作会、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科普宣传及院内消杀等全链条举措,全方位筑牢防控屏障。
召开防治工作会,凝聚防控共识
在医院党委统一部署下,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治工作系列会议。会议由院领导班子牵头,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发热门诊、感染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参会。会上,院长李志敏传达了广东省、市、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精神,深入分析了当前蚊媒传染病高发期的防控压力。要求各科室要严格对照诊疗规范,将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的原则贯穿始终,并部署了具体防控任务。
党委书记黄志辉强调,各科室要以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为原则,将防控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我院作为县域内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定点救治医院,必须扛起防控的主体责任。一是要确保认识到位,全体医务人员需充分认识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杜绝麻痹思想;二是要确保培训到位,实现诊疗规范、防护流程 “人人过关”;三是要确保物资到位,要核查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储备量,退热、止痛等对症治疗药物,个人防护装备及消杀物资务必满足应急需求。
开展紧急培训,提升防控技能
为确保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基孔肯雅热、登革热诊疗与防控要点,医院组织了全覆盖的防控技术紧急培训。培训内容聚焦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等)、鉴别诊断(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区分)、实验室检测方法、隔离防护规范及病例报告流程等核心知识,由内一区(感染科)主任张小河进行细致讲解。通过培训,显著提升了全院职工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置技能,为实战应对做好了技术储备。
组织实战演练,检验应急能力
演练以模拟真实病例就诊为场景,设定了患者、分诊护士、接诊医生、检验人员、院感防控员等多类角色,涵盖发热门诊、内一区(感染科)、检验科、医务科等多个科室。
演练中,模拟患者因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分诊护士在入口处为其测量体温(38.9℃),并通过询问得知患者近期旅居史(有蚊媒传染病流行的地区),随后引导其至发热门诊诊室。接诊医生详细问诊、进行体格检查后,初步判断为疑似基孔肯雅热病例,开具实验室检查申请。检验人员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模拟检测,排除了登革热,反馈结果为基孔肯雅病毒阳性。
随后,医院迅速启动疫情报告流程,按规定将病例信息上报县卫生健康局与县疾控中心;同时将患者转入隔离专区,落实严格的隔离措施,医护人员按规范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进入隔离区开展对症治疗与护理,并对患者曾停留过的诊室、隔离区、检查路径进行全面消毒。
演练结束后,大家反馈了演练中的亮点与不足,如分诊流程的及时性、隔离防护的规范性、多部门协作的顺畅度等,并提出了加强诊疗指南培训、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增加防蚊灭蚊物资储备等改进措施。
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全员防控意识
为让医患及家属充分了解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知识,医院多措并举开展科普宣传:
电子显示屏、文化宣传栏:在门诊大厅、一楼等人员密集区域的电子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治知识短片,内容包括传播途径(伊蚊叮咬)、典型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预防措施(防蚊灭蚊、避免去流行区)等,以直观画面加深大众印象。
发放宣传手册:在急诊科、门诊大厅摆放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宣传手册,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疾病特点、自我鉴别方法、家庭防蚊技巧等,方便患者及家属取阅学习。
科室健康宣教:各临床科室护士在日常护理中,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要点,特别是提醒夏季注意防蚊,若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形成 “人人知晓、主动预防” 的良好氛围。
强化院内消杀,切断传播链条
蚊媒控制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的关键环节,全院上下联动,每天在院内开展全方位消杀工作,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周边环境等患者活动区域进行消杀,在绿化带、墙角、下水道等蚊虫孽生区域喷洒杀虫剂,院领导组织带队巡查医院各方位死角,填平低洼易积水处,清除杂草地带,从源头阻断蚊虫传播路径。
此次系列防控举措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院医务人员应对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应急响应与规范处置能力,下来,我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优化防控流程,常态化巩固防控成果,以 “防患于未然” 的担当与 “科学精准” 的行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实屏障,为县域内蚊媒传染病防控贡献重要力量。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