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反复流脓?警惕慢性中耳炎!

你的耳朵最近是不是总在“闹脾气”?流脓、听力下降、嗡嗡作响……这些症状可能不是简单的“小毛病”,而是慢性中耳炎在作祟!

慢性中耳炎就像耳朵里的一场“持久战”,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影响听力,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一场关于慢性中耳炎的“深度问答”,从病因、症状到检查和治疗,帮你全面了解这个“耳朵里的顽固分子”,并学会如何科学护耳,让听力不再“打折扣”!



什么是慢性中耳炎


我们的中耳像是一个藏在耳朵深处的“小房间”,正常情况下,它通过咽鼓管与鼻子相连,保持稳定的气压和清洁环境。但当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如感冒、鼻炎发作或游泳时脏水进入),炎症就会在这个“小房间”里反复“闹腾”。如果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炎症持续 3个月以上 ,就会演变成慢性中耳炎,成为耳朵里的“顽固分子”!


慢性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感冒或鼻炎:细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连接鼻子和耳朵的“暗道”)潜入中耳。

游泳或洗澡进水:脏水或细菌进入耳道,引发感染。

用力擤鼻涕:可能导致鼻腔细菌被“挤”进中耳。

如果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炎症反复发作,就可能演变成慢性中耳炎。


3个“危险信号”需警惕

耳朵流脓:像“臭臭的鼻涕”,有时带血丝。

听力下降:听不清别人说话,看电视需要调高音量。

耳鸣:耳边嗡嗡、呼呼响,像有小蜜蜂在开派对。

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


如何确诊为慢性中耳炎

耳内镜检查:用带灯光的小仪器观察外耳道和鼓膜,检查是否有穿孔、流脓或充血。

听力测试: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等检查,判断听力下降类型(传导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颞骨CT扫描:像给耳朵拍“立体照片”,查看中耳内部结构,检查是否有骨质破坏或胆脂瘤。

细菌培养:取耳内脓液检测,确定致病菌种类,帮助精准用药。


慢性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吗

轻度患者:使用滴耳液,给耳朵冲洗杀菌。

严重患者(如鼓膜穿孔、反复流脓):需采用微创手术修补鼓膜、清理病灶,帮助耳朵恢复健康。


预防中耳炎,从健康生活做起

防水护耳:游泳戴耳塞,洗澡后用棉签轻轻吸干耳道口水分。

及时治疗感冒和鼻炎:避免细菌“进攻”中耳。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少熬夜、多运动,增强免疫力,让耳朵更“强壮”!

反复炎症会损伤鼓膜和听小骨,就像给耳朵蒙上棉被,声音越传越模糊。但及时治疗 ,大多数人能保住听力,所以发现症状千万别拖!早诊早治是关键!


image.png

1745456461307403.png

揭西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是县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科之一,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专业医疗团队。现有医护人员1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护士7人。科室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如高清电子鼻咽喉镜、耳内镜、手术显微镜、听力学检测系统等,为精准诊断和治疗各类耳鼻喉疾病提供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耳鼻喉科医护人员分别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五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深入学习,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技术方面,借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帮扶,不断攻坚克难,大大提高了各种复杂高难度手术的开展,科室手术量及门诊量位居揭西县第一,率先开展了市内首例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及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在市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此外,科室持续开展新技术研究,推动耳鼻喉学科发展,基本实现“患者不出县即可解决疑难病症”的目标。

开展手术:

耳部手术如鼓室成形术、乳突根治术、耳内镜下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术等,可有效改善耳部听力,治疗耳部炎症和病变;鼻部手术包括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鼻中隔矫正术、鼻息肉切除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咽喉部手术如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咽喉部肿瘤切除术等,为咽喉疾病患者解除病痛。除了手术治疗,科室还注重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中药等多种手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疗范围:

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鼻中隔粘连、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鼻窦囊肿、鼻骨骨折复位术;咽炎、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外耳道炎、耳聋、耳鸣、耳石症(眩晕).扁桃体炎、鼾症、新生儿听力筛查等诊疗。


🏥 耳鼻喉科位置:

住院综合楼四楼

📞 咨询电话:

0663-5592929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揭西信息网
  • 首页
  • 电话
  • 位置